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滴

距“上善若水”的人生目标,还有太大的差距!为无限接近这个目标,愿从一个水滴做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转载)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20—三部九候论  

2010-04-08 07:54:28|  分类: 《黄帝内经》转载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本文转自:http://www.pharmnet.com.cn/tcm/knowledge/detail/100531.html

黄帝问曰:余闻九针于夫子,众多博大,不可胜数。余愿闻要道,以属子孙,传之后世,着之骨髓,藏之肝肺,歃血而受,不敢妄泄。令合天道,必有终始。上应天光星辰历纪,下副四时五行,贵贱更互,冬阳夏阴,以人应之奈何,愿闻其方?岐伯对曰:妙乎哉问也!此天地之至数。

 帝曰:愿闻天地之至数,合于人形血气,通决死生,为之奈何?岐伯曰:天地之至数始于一,终于九焉。

 一者天,二者地,三者人,因而三之,三三者九,以应九野。

 故人有三部,部有三候,以决死生,以处百病,以调虚实,而除邪疾。

 帝曰:何谓三部?岐伯曰:有下部、有中部、有上部,部各有三候。三候者,有天、有地、有人也。必指而导之,乃以为真。

 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;上部地,两颊之动脉;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

 中部天,手太阴也;中部地,手阳明也;中部人,手少阴也。

 下部天,足厥阴也;下部地,足少阴也;下部人,足太阴也。

 故下部之天以候肝,地以候肾,人以候脾胃之气。

 帝曰:中部之候奈何?岐伯曰: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,天以候肺,地以候胸中之气,人以候心。

 帝曰:上部以何候之?岐伯曰: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头角之气,地以候口齿之气,人以候耳目之气。

 三部者,各有天,各有地,各有人。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。三而三之,合则为九,九分为九野,九野为九脏。故神脏五,形脏四,合为九脏。五脏已败,其色必夭,夭必死矣。

帝曰:以候奈何?岐伯曰:必先度其形之肥瘦,以调其气之虚实,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。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,无问其病,以平为期。

帝曰:决死生奈何?岐伯曰:形盛脉细,少气不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脉大,胸中多气者死。形气相得者生。参伍不调者病。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,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。中部之候虽独调,与众脏相失者死。中部之候相减者死,目内陷者死。

帝曰:何以知病之所在?岐伯曰:察九候独小者病,独大者病,独疾者病,独迟者病,独热者病,独寒者病,独陷下者病。

以左手足上,上去踝五寸按之,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,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,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,中手徐徐然者病。其应上不能至五寸,弹之不应者死。

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。中部乍疏乍数者死。其脉代而钩者,病在络脉。

九候之相应也,上下若一,不得相失。一候后则病,二候后则病甚,三候后则病危。所谓后者,应不俱也。察其腑脏,以知死生之期,必先知经脉,然后知病脉。真藏脉见者胜死。足太阳气绝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

帝曰:冬阴夏阳奈何?岐伯曰: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,主冬,故以夜半死。盛躁喘数者为阳,主夏,故以日中死。

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。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。病风者以日夕死。病水者以夜半死。其脉乍疏乍数,乍迟乍疾者,日乘四季死。

形肉已脱,九候虽调犹死。七诊虽见,九候皆从者不死。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,及经月之病,似七诊之病而非也,故言不死。若有七诊之病,其脉候亦败者死矣。必发哕噫。

必审问其所始病,与今之所方病,而后各切循其脉,视其经络浮沉,以上下逆从循之。其脉疾者不病,其脉迟者病;脉不往来者死,皮肤着者死。

帝曰:其可治奈何?岐伯曰:经病者治其经,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。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。其病者在奇邪,奇邪之脉则缪刺之,留瘦不移节而刺之。上实下虚切而从之,索其结络脉,刺出其血以见通之。瞳子高者太阳不足,戴眼者太阳已绝,此决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手指及手外踝上,五指留针。

白话注解:(转自:http://www.daoism.cn/up/data/086hdnj.htm)  

黄帝问曰:余闻九针于夫子,众多博大,不可胜数。余愿闻要道,以属子孙,传之后世,著之骨髓,藏之肝肺,献血而受,不敢妄泄,令合天道,必有终始,上应天光星辰历纪,下副四时五行,贵贱更立②,冬明夏阳,以人应之奈何?愿闻其方。岐伯对曰:妙乎哉问也!此天地之至数。帝曰:愿闻天地之至数,合于人形,血气通,决死生,为之奈何?岐伯日:天地之至数,始于一,终于九焉。一者天,二者地,三者人,因而王之,三三者九,以应九野。故人有三部,部有三候,以决死生,以处百病,以调虚实,而除邪疾。①至:原作“致”,据下文改。②立:原作“互”,据元战刻本、明居敬堂本,正统道藏本等改。

帝曰:何谓三部?歧怕日:有下部,有中部,有上部,部各有三候。三候者,有天有地有人也,必指而导之,乃以为真人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;上部地,而法之动脉;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中部天,手太阴也;中部地,手阳明也;中部人,手少阴也。下部天,足厥阳也;干部地,足少阴也;下部人,足太明也。故下部之天以候肝,地以候肾,人以候脾胃之气。帝曰:中部之候奈何?岐伯曰;亦有大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肺,地以候胸中之气,人以候心。带回:上部以何候之?歧怕日: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头角之气,地 L 以候口齿之气,人以候耳目之气。三部者,各有天,各有地,各有人,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三而三之,合则为九,九分为九野,九野为九藏。故神藏五,形藏四,合为九藏。五藏已败,其色必夭,天必死矣。帝曰:以候奈何?岐伯曰:必光度其形之肥瘦,以调其气之虚实,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。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,无问其病,以平为期。帝日二决死生奈何?峻伯曰:形盛脉细,少气不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脉大,胸中多气者死,形气相得者生。参伍不调者病。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奏者病甚。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。中部之候虽独调,与众藏相失者死。中部之候相减者死。目内陷者死。帝日:何以知病之所在?岐伯曰:察九候,独小者病,独大者病,独疾者病,独迟者病,独热者病,独寒者病,独陷下者病。以左手足上③去踝五寸按之,以③右手足当踝而弹之,其应过五寸以上,蠕蠕然者不痛;其应疾,中手浑浑然者病;中手徐徐然者病;其应上不能至五寸,弹之不应者死。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;中部乍疏乍数者死。其脉代而钩者,病在络脉。九候之相应也,上下若一,不得相失。一候后则病,二候后则病甚,三候后则病危。所谓后者,应不惧也。察其府藏,以知死生之期,必先知经脉,然后知病脉。真藏脉见者胜④死。足太阳气绝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帝曰:冬阴夏阳奈何?吹怕日:九候之脉,皆沉细悬绝者为阴,主冬,故以夜半死。盛躁喘数者为阳,主夏,故以日中死。是故寒热病者,以平旦死。热中及热病者,以日中死。病风者,以日夕死。病水者,以夜半死。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,日乘四季死。形肉已脱,九候虽调,犹死。七诊虽见,九候皆从者不死。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,似七诊之病而非也,敢言不死。若有七诊之病,其脉候亦败者死矣,必发吵喧。必审问其所始病,与分之所方病,而后①真:明抄本作“质”,王注亦作‘’质”。②上:原作“以左手足上,上去踝五寸按之” O 据(甲乙经)删去一“上”字。 J ②以;原作“庶”,据(甲乙经)丸④者胜:(甲乙经)作“邪胜者” O 各切循其脉,视其经络浮沉,以上了逆从循之,其脉疾者不病①,其脉迟者病,脉不往来者死,皮肤著者死。帝曰:其可治者亲体岐伯曰:经病者治其经,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,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。其病者在奇邪,奇邪之脉则缨刺之。留瘦不移,节而刺之。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,索其结络脉,刺出其血,以见通之。瞳于高者太阳不足,戴眼者太阳已绝,此决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。卷第七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73)| 评论(1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